參加《AIR》傳奇誕生試映會
文長,先上結論:這部120分鐘的電影,講述了Nike在1980年代從籃球鞋界小三,逆襲成為霸主的關鍵。有精彩的商業競爭、精彩的商業談判,還有精彩的商業決策,精彩又到位,不看會後悔。
4/3 《AIR》傳奇誕生
上正文…
傳奇的商業故事很多很多
若是問你
最讓你感動,0到1的創業故事,是那一個?
最讓你欽佩,獲得巨大成功的商業故事,是那一個?
最讓你津津樂道,商業逆擊的故事,又是那一個?
要是我來回答這個三問題,答案分別是:Nike, Nike, 與Nike。
同樣的Nike,也是不一同樣的Nike。
在我往下說之前,再上四個有關Nike的問題:
你知道嗎?Nike最早只是個幫日本品牌鞋,在美國賣鞋子的嗎?
你知道嗎?Nike品牌與經典勾勾(Swooh)是在被逼到不得已的情況下生出來的嗎?
你知道嗎?讓Nike登上高峰的Air Jordan氣墊鞋,曾經是沒有人要的技術與失敗的產品嗎?
你知道能嗎?Nike讓人朗朗上的「Just Do It」這個品牌精神,還有「對人賭一把」的意思,你知道嗎?
從0到1的Nike
《Show Dog》這本書,是Nike創辦人Phil Knight菲爾耐特的傳記,也是認識Nike最好的一本書。。台灣把這本書名取為《跑出全世界的人》,但是我更喜歡用英文直接翻成中文,就叫“鞋狗“。為什麼呢?因為很貼切的說明Nike的開始啊。(電影也將Show Dog翻成鞋狗,真不曉得為當初出版社為什麼要翻譯的那麼繞口?)
Phil是一個喜歡跑步,但跑步成績很差的運動員。他沒有當跑步選手的命,可以說是個田徑場上的魯蛇或underdog(落水狗),但是他相信跑步,熱愛跑步。他的大學畢業專題,針對鞋子市場作研究,他認為日本製的跑步鞋,有競爭力,可以出口賣到美國,甚至賣到全世界。
Phil就從會計事務所的工作、賣百科全書的業務員、再到日本談代理鞋子到美國市場賣,一路被騙、為了支持賣鞋子晚上兼差教會計學,他說:「我不是賣鞋子的,我是相信跑步。」
Nike的前五個員工,除了Phil之外,可以說不是魯蛇就是落水狗(在當時社會認知之下)。有下半身癱瘓坐輪的伍德爾、也是運動員出身卻找不到好工作的強森、體動超過150公斤與運動完全不搭嘎的酒鬼海斯,只因他是Phil在會計事務所的同事、還有那位被Phil稱為北美野人,簽下了麥克喬丹,最後投奔Adidas,令Phil無法願諒的判徒史崔瑟。喔,還有那位魯蛇田徑教練包爾曼,沒教出什麼傑出運動員,卻熱愛研發跑步鞋,用製作鬆餅的機器,幫Nike作出了經典鞋底。
這群人,沒有一個是作鞋子出身的,也沒有人賣過運動鞋,卻跟隨著Phil,搞出名堂來。在Nike內部的高層會議叫「雜碎會議」(Buttface meeting),因為這五個魯蛇聚在一起開會,沒有誰是最重要的,他們之間可以罵髒話,自由表達意見,彼此是平等的、是團隊合作的。也許就是這種精神,讓Nike挺過0到1創業初期的種種難關,包括鞋子賣不好、銀行不肯借錢之外還被結帳戶、被日本虎牌取消美國市場代理權,還被虎牌告到上法院差一點倒掉、還有應付足以讓當時Nike倒閉的巨額海關罰款。
從1962年一直寫到1980年,Phil把Nike從0到1的經歷完整的寫在《Show Dog》及《跑出全世界的人》這本書中,而開頭那四個問題,在這本書裡面都有寫到。想認識Nike,這本書一定要讀!
從Show Dog到Show God的Nike
如果你問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Nike主要產品是在賣什麼?大概率十個裡可能有九個會回答:籃球鞋。
時間拉回到1984年,Nike的主力產品其實是跑步鞋,這時Nike已經IPO,股票公開發行,已經從 Dog變成 Somebody了。
雖然當時Nike在跑步鞋這賽道作出名聲,但是Nike在美國的所有運動鞋的整體市場的市占率也只是排行老三的地位而已,而當時的運動鞋老大叫作匡威Converse,後來在1996被Nike收購了。
1984年,Nike的籃球鞋事業部門成立了一段時間,仍處在虧損狀態,整個部門是靠跑步鞋賺的錢在養活。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有辦法簽下在北卡羅來納大學就展現籃球天份的明日之星-麥克喬丹呢?
這就是《AIR》這部電影的劇情,我就不劇透太多了。
我只能說,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是近幾年少數以商業為題材的好看電影。
有多好看呢?當電影最後的片尾演員字幕浮上來時,竟然沒有一個人站起來,就知道有多好看了!(也有可能觀眾嚨腳麻去啊~)
我的觀點,這部「商業」為題材好看的地方在於:
1. 大家都知道結果,但沒人知道過程:
大家都知道Nike簽了麥克喬丹,但是以當時的Nike算那根蔥有能力簽下喬丹呢?是怎麼簽的?又為什麼喬丹會簽給各項條件最差的Nike呢?還有為什麼喬丹和Nike一簽約就沒換過呢?…這每一個問題,電影有答案,看了就知道。
2. 把各種「商業」的情節寫到位:
一個事業要成功,除了做對了什麼,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什麼。
要打破那些已存在的規則、原則、甚至是法規,不是那麼容易,很多時候是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冒著被行業組織法規處罰的風險、冒著被董事會掃地出的風險。
很多時候的成功,不是因為產品有多好,而是去突破某一個大家習以為常的現狀或是不合理規定!
往往這個突破才會是對行業、對市場、甚至是對整個世代最大的價值。
這部電影裡可以看到不輸現實商場中為了做成一件事的無懼、把限制轉化為機會的行銷創意、還有作決定的藝術與勇氣。尤其是作決定的藝術與勇氣,在這部電影裡演的真好!創業家必看!
為了要達到目標,干願冒著可以預見的風險,還是要做,那就幹吧!那就賭一把吧!Just Do it!
我會推薦給三種人一定要看這部電影:
- 熱愛自已工作的人:你會看到一位熱愛自已工作的人,想要完成一件事的無懼勇氣,那怕會一輩子都失去這份工作。還有,因為你熱愛自已正在做的事,去找出你想打破那個什麼,那會讓更多人追隨你。Just Do it!
- 從事行銷及品牌工作的人:相信我,這部電影一定會給你啟發。鞋子就只是鞋子,總得有人來穿它;產品就只是產品,總得有人來行銷它。Just Do it!
- 企業主及創業家:在這部電影裡,Nike執行長菲爾耐特在作決定的那一刻,你一定會產生共嗚的,因為最難的決定,交由你來做。最難的決定,賭一把!Just Do it!
有一件事要特別說,建議在進電影院看電影之前,如果可以的話,先去看《Show Dog》或《跑出全世界的人》這本書。有看過書,在看電影時會更有感覺,而且每一個笑點你都會笑的出來。
在這部電影中,說穿了Nike是在“賭一把“,賭麥克喬丹一把。喬丹要是成功了,Nike的籃球事業上天堂;喬丹要是失敗了,簽約金對Nike當時的跑鞋事業還不至於傷筋動骨。結果呢?喬丹太過成功,幫Nike從Show Somebody登上Show God的地位。
分享另外一個有關Nike在籃球運動“賭一把“的故事。
Nike在2003年看準當時還在念高中的LeBron James詹姆斯是潛力股,就跟他簽下7年合約。當時詹姆斯,還是高中生喔,能在NBA躍多久,能不能入選明星賽都沒個譜,這不是“賭一把“,那什麼是“賭一把“?
2005 年的7月一場活動中,LeBron James與 Phil Knight 在活動前碰面。LeBron James問Phil Knight有關Nike的誕生的年份,Phil說Nike這個品牌出生在1972年。James在聽到年份後,指著他手上的錶說:「這是一只 1972 年的勞力士手錶。」他把錶送給 Phil,上面刻著:「謝謝對我賭一把。」
從籃球鞋再到跑鞋的逆襲
也許未來會有一部電影拍這一段故事,我先來寫一下XD
時間拉到2016年四月,也就是《Show Dog》出版的時間點,大部份的人都以為Nike主要產品是賣籃球鞋,幾乎沒有人記得Nike是賣跑鞋起家的。而且,在跑鞋品牌這個賽道上Nike把他們起家的跑鞋給玩掉到很後面去了。
在2016運動筆記的調查中,台灣的跑鞋市場,將近一半的市占率是日本品牌(Mizuno28%, Asics19%,合計47%),Nike只占13%。
根據動一動報導,在2016美國奧運選拔馬拉松賽中,對150名跑者的調查,穿Nike的鞋子的選手也只有26位,只占了其中17%。
雖然以上這兩個數據,與整個跑鞋市場市占率會有些不同,但我相信大致的分佈與百分比應該是差不了多少。總之,Nike在2016年整體跑鞋市場,並不是大部跑者的首選,包括台灣與美國。
以我當時在馬場的觀察,也是如此。大部份的選手不是穿Mizuno,就是穿Asics。那時,說over一點的話,跑步或參加馬拉松賽事穿Nike,是會被笑的,真的不騙你!
在2016年,我看完《Show Dog》之後,我才知道Nike原來是賣跑鞋起家的,不是籃球鞋的。所以,我就去買了一雙Nike的跑鞋來穿。那時候其他跑友看到的反應:「蛤~你怎麼會去買Nike的鞋子來跑馬拉松?」
我當時就跟跑友說,不用多久,Nike一定會逆襲跑鞋這個賽道,因為那是Nike創辦人菲爾耐特的信仰。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密切注意Nike在跑鞋市場的一舉一動。
從2014年開始,Nike就開始在三頂尖菁英跑者身上「賭一把」,這也就是後來讓Nike翻轉跑鞋市場的起點 – Nike Breaking 2挑戰計劃 – 人類挑戰馬拉松2小時極限。賭在三位頂尖菁英Lelisa Desisa、Zersenay Tadese和Eliud Kipchoge身上。
2017/05/17,Nike 於義大利舉行的 Breaking2 挑戰,雖然最終未能實現全馬破 2小時的關卡,但一舉將時間推進至 2 小時 25 秒。這一舉動,讓整個馬拉松界知道Nike是在玩真的,加上雄厚的財力與全球的行銷資源,把碳板與厚底跑鞋推上熱門話題。二年後,Eliud Kipchoge 在 2019 年 10 月 12 日所締造的 1:59:40 成績,成功突破2小時極限。
2017年底的台北馬拉松,Nike的碳板鞋還沒發威,但到了2018年幾乎襲捲整個馬拉松菁英跑者圈。2018年底的台北馬拉松,前100名完賽的跑者,就有52位是穿Nike的跑鞋;2019年,前100名完賽跑者,更來到68位穿Nike跑鞋的盛況,把Mizuno、Asics這些過去薄底跑鞋王者,打趴在地。
當然,這裡我不是要討論Nike的鞋子是有多好,或是要做碳板厚底鞋與薄底跑鞋的比較。好穿不好穿什麼的,青菜蘿蔔各有喜好。
我想說的是Nike在跑鞋這個消費市場的賽道上,再一次展現成功的逆襲。這次的逆襲,也是從對三位世界頂尖菁英跑者「賭一把」開始的。
碳板跑鞋也許真對對突破2小時有很大幫助,但是,時間回到2014年,三位世界頂尖菁英跑者為什麼要接受Nike Breaking 2挑戰計劃?當時Nike,並不是跑鞋的前三名品牌啊!
就如同1984年,為什麼麥克喬丹選擇簽約的不是當時可以出更多錢的老大Converse,或是老二Adidas,而是當時只是小三的Nike?
不斷超越,為突破而生!
Nike賣的不只是鞋子,是信念!
鞋子就只是鞋子,直到一位特別的人穿上它,傳奇才會誕生。
麥克喬丹穿上Air Jordon,是不斷超越,為突破而生。籃球的新傳奇才會誕生。
Eliud Kipchoge穿上Air Zoom Alphafly NEXT% 2,突破人類馬拉松2小時極限,也是不斷超越,為突破而生。馬拉松的新傳奇才會誕生。
最後,4/3 《AIR》傳奇誕生,真的很好看。一定要買票進電影院看!
btw, 這幾天先去買書《Show Dog》或《跑出全世界的人》看了會更有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