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客的第27場全馬,桃園國際馬拉松
最大的意外收獲是跑著跑著跑出了三個創作主題。
其中一個和馬拉松有關的就是:馬拉松場上的商業思維。
對賺錢、對商業感興趣的漢客,當然是連跑步都在想著商業賺錢機會啦XD
會有這個點子是這樣來的…
起跑沒多久,接上61西濱快速道路
筆直大路,沒有紅綠燈、沒有轉彎
跑了大約5、6公里,一位身穿螢黃色背心的跑友,我的右後超過我
原來是好久不見的謝顯明大哥
他是香港人,熱愛跑馬拉松
常常星期五晚上,從香港搭飛機來台灣
參加星期六、日參加馬拉松賽事
跑完再趕付機場,星期日晚上再飛回香港
最高記錄是一年香港台灣週週來回飛了快50趟
就只為了跑馬拉松
謝大哥經過我時,我們小聊一下
過去的三年疫情,他就很少飛到台灣跑馬拉松
今年開始,他就又恢復過去週週香港台灣飛行跑馬拉松的日子
不同的是,現在機票變貴了,而且很貴
疫情之前,便宜的香港台北來回機票價格約在2~3千元
有時候還可以買到比台北到高雄的高鐵還便宜的機票
現在大多數香港台北來回機票價格約在7~8千元
偶而還能找到3~4千元的機票,但是不多就是
貴的時候一張票價可以買5張疫情前的機票
所以說,機票成本對他來說負擔變重了
如果這樣下去,他無法像疫情前一樣週週來台灣跑馬拉松
謝大哥這幾年腳力一樣好,腳程一樣快
比我完起跑,不到六公里就把我刷卡過去
看著他螢黃色背心漸漸離我遠去
我就在想:「如果我是航空公司的副總,我會做什麼?」
像謝大哥的例子,一年香港台北飛行40趟以上,是剛性需求
高機票成本是他的痛點
另一個痛點是,他必需花費很多時間在機票比價
只為了省下一點點錢,才能再多飛機次
這此時間花費比起疫情前更多高出很多,影響到他的工作、練跑及參加賽事的時間
對航空公司來說,機位在起飛前,如果沒有賣出去,就像是食材一樣,「會過期的,會壞掉的」。
對於像謝大哥這樣的客人,有長期、明確、剛性需求的客戶
與其讓他花時費時間在網路上進行機票比價,買到其它航空公司的機票
不如把變成自家品牌的長期客戶,甚至是跑者圈的活招牌
例如:用優惠價值,提供冷門時段的長期月票或年票,讓客人把它一整年香港台北來回的機票點全部包下來。
這樣應該會有以下好處:
- 冷門時段機位銷售
- 獲得忠實客戶
- 把客戶的案例作為行銷故事,獲得好評
這樣的做法,應該是對航空公司與像謝大哥這樣的客人,會是雙贏的,應該是吧?
有什麼我沒想到的呢?
在賽道的後半程,我發現這場馬拉松有好多香港人來跑
和一位香港跑友邊跑邊聊,才知道他們一團有近50個人從香港團報來跑這場馬拉松
這我立即聯想到,馬拉松賽事報名通常在賽事前3~4個月
國外跑者是確定報名完成後,才開始找機票與住宿
那如果我是航空公司的副總,就可以與賽事作異業合作
例如:在報名時,有國外跑友報名在填報名表時,就可以主動提供機票服務、甚至住宿(找旅行社合作)。像這個香港團,一次就50個人,需求明確。
而且可以利用機會作行銷宣傳,在馬拉松跑友圈引起口碑,例如:「最照顧馬拉松跑者的航空公司」等等。
現在疫情過了,運動氣氛恢復了,加上旅行跑馬拉松預期將會在後疫情時代更加熱門。如果有航空公司發現這個需求,發掘像謝大哥這樣的客人,並與馬拉松賽事作異業結盟,將會是一個商業上的創新。